候选人:邵晓琳
邵晓琳,女,1989年5月出生,汉族,籍贯山东省海阳市,2016年6月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毕业,获得口腔医学硕士学位,并完成住院医师一阶段规范化培训,2016年8月1日起在北京地坛医院口腔科工作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后,于2020年3月16日起一直在北京地坛医院新冠病房中工作,奋斗在抗击疫情的一线工作中。自参加工作以来,她能模范执行党的路线、方针、政策,遵守国家法律、法规,立足岗位、奋发进取,开拓创新,勇于奉献,此次新冠疫情爆发后,主动请缨,不畏艰险,逆向而行,充分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,为此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做出了突出贡献。其先进事迹如下:
一、开拓进取、勇于探索。该同志能认真学习马列主义、毛主席思想、小平理论、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,贯彻落实和深入实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坚持五位一体,注重理论联系实际。在实际工作中能较好地贯彻执行党的方针、路线和政策,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。在业务上,勤于钻研,在每个岗位都能以极大的热情和钻劲,学习本专业的知识,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,并用以实践。在口腔科中,她刻苦专研临床,以优质服务为患者提供帮助,在岗期间零投诉。在业余时间,她积极进行科学研究,临床下班后便继续在实验室着手科研工作,刚参加工作即主持院内课题并顺利结题。在初到新冠病房时,作为口腔科门诊医生的她对病房的病人的收治、管理流程都及其不熟悉,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与挑战。但她不怕苦不怕难,为了人民健康勇敢逆行,为了能更快更好的融入新冠病房工作中,在进入病房报到的第一天,她就主动申请跟着有经验的大夫一起值夜班,虚心请教,从穿脱隔离衣到病房管理病人的流程逐一认真学习,并利用工作之余查阅文献、参加培训,迅速的从一个口腔门诊医生成长为一名熟练的病房医生,适应繁重危险的病房工作。新冠疫情爆发后,北京地坛医院作为新冠肺炎收治的主要定点医院,每天接收大量需要筛查、留观的病人以及上报为疑似或确诊的病例。在完成新冠病房的日常工作后,她还在主任的带领下,与科室成员一起详细归纳总结每个病例特点,警惕新冠肺炎患者的少见临床表征,严格筛查,详细追溯每个病例的流行病学史,为了解局部地区疫情发展脉络提供了重要线索,为疫情防控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二、甘于奉献,忘我工作。该同志忠于职守,爱岗敬业,不畏艰难,脚踏实地,甘于奉献,时刻不忘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。此次疫情爆发后,她主动请缨,不畏艰险,逆向而行。工作期间,该同志兢兢业业,勤勤恳恳,任劳任怨,服从安排,顾全大局,出色地完成了组织交给各项任务。不论在什么岗位,都以患者为中心,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。在日常工作中,她勤奋实干,不计个人名利得失。在疫情爆发初期,科室人员周转不足的情况下,她勇于多承担科室工作,曾连续10天每天工作12-16小时,紧急情况下曾在彻夜未眠情况下紧急补觉4小时后立刻再次投身抗疫战斗中;她对待患者认真负责,全面了解患者病情,仔细聆听患者的诉求,当有患者病情危重时,该同志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坚守在患者床旁,时刻关注患者病情,确保能给予患者及时的治疗;在五一劳动节期间,她在劳累一夜下夜班后听闻病房中有病人出现口腔大出血的急症时,即刻半路赶回医院,投身病人救治工作中。事后,她表示:“那时候没考虑过是不是自己的班,只觉得比起其他会诊医生,自己离患者的距离更近一些,能更快一点的到达患者身边,患者的安危也就能多一分保障”。该同志对待患者细致耐心的态度,受到患者的一致好评,也带动了她周边的同事,奋力拼博,爱岗敬业,各项工作均顺利完成。
三、作风严谨,清正廉洁。该同志作风优良,为人正直,遵纪守法,团结同事有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精神风貌。无论是在工作、生活还是学习中,都能以身作则,能做到办事不推诿,遇难不回避,不损害集体利益,清正廉洁。
邵晓琳医生为患者检查口腔
邵晓琳医生为患者做心电图
邵晓琳医生在病房中宣誓
京ICP备11012486-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394
COPYRIGHT © 2010-2021 北京口腔医学会 ALL RIGHTS RESERVED.
沐阳云川提供网络运营维护支持